August 28, 2009

Fujifilm F40fd 搖滾演唱會實拍


這一個多月來帶著借來的F40fd去看了幾場不錯的演唱會。最近Flickr剛整理好,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台曾經也小紅一段時間的星芒機,在搖滾演唱會這種極度惡劣拍攝環境下的表現。



Incubus @ Hollywood Bowl




The Flaming Lips @ Greek Theatre




Epicenter Festival (Linkin Park, Tool, Alice in Chians)




F40fd真的很容易拍出星芒,第三本Epicenter音樂祭的相簿可以發現,連白天都可以輕鬆拍出有又大又漂亮的星芒(雖然看久了有點假)。此外富士的高ISO在縮圖後還算實用,拉高的ISO縮圖後的感覺也不算太差(以當時的科技水準而言?)。

缺點則是很明顯;搖滾演唱會這種場合真的是焦段有多長就多長,因為很多時候完全是先求拍的到,再求拍的好。第一和第三本的相簿就可以發現如果幾不到舞台前面,焦段不足的問題便很明顯。當拍攝的主題就只有整個舞台全景這一種,構圖方式天生便受限,實在有些可惜。小砲等級焦段的實拍照可以參考我的Flickr相簿另外幾本NIN | JA @ IrvineNIN | JA @ VegasTool @ Phoenix這幾本,分別是用Panasonic ZS3和Canon SX200IS拍的。關於ZS3拍演唱會的攝影和錄影效果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一點心得

不過反過來說,要是距離不算太遠的話,其實F40fd的表現可圈可點。參考上面第二個相簿The Flaming Lips這場,其實擅長夜拍的富士也捕捉了不少自己想留住的瞬間。

DC的進步日新月異,我想如果這些照片是用F200EXR或是F70EXR來拍一定更棒,哈。還是得繼續存錢,目前大部分時候還是只能用照相手機繼續檔著。

最後讓我的照相手機來亂入一張。


by i-mobile 902

May 25, 2009

Panasonic ZS3 搖滾演唱會實拍 + 錄影


上週帶著Panasonci最新的12x望遠錄影機種ZS3去看演唱會前,雖然一直想找的是類似F31fd這種高ISO可用又有快門先決的機器,但是一來eBay二手行情炒的太誇張,而且ZS3主打的錄影功能強悍。加上去看的樂團Nine Inch Nails和Jane's Addiction的camera policy寬鬆(是的,官方允許錄音錄影,只要不要帶大砲和記者等級的攝影設備,DSLR也行) 因此體積不大,實拍似乎也不差 ,錄影更強大的的ZS3便成為我的選擇 (演唱會紀錄本來就是我買DC的主要需求,而美國演唱會幾乎99.9%不能帶單眼,甚至不允許小DC,所以一台合用的隨身機顯然比DSLR更適合我的多)



廢話結束,以下請看圖。這是我這輩子第一台相機所以只懂的拿起來就拍。全部的圖片只有用FastStone這個簡單的看圖軟體銳化和調亮度並縮圖or裁切,沒有經過Photoshop或是其他雜訊處理軟體的處理。

NIN|JA @ Las Vegas










(這場距離很遠大概有一百公尺至少,2500人的場館倒數幾排,幾乎都是望遠端 囧)


NIN|JA @ Irvine

















(這場我的位子好,在前方小搖滾區後第四排,拍的較清楚)


錄影效果:
AVCHD Lite格式的720p影片直接上傳Youtube (記得選擇HD收看)

以我這樣的攝影外行來看算是滿意了(錄影的收音效果更是讓我驚訝)。畢竟本來演唱會攝影就是紀錄那一瞬間的感動,對那種把臉拍超清楚的寫真風格沒實力也沒資金 (當然也沒有錢井深 orz)甚至有些糊掉的照片個人倒還滿喜歡的 XD 像下面這張;



充分展現了Trent Reznor用力把玩合成器和鍵盤的一瞬間 (題外話他們八月要來台灣噢!對充滿力道又不失趣味的搖滾有興趣,千萬別錯過!)

總之搖滾演唱會不論拍照錄影都算是相當嚴苛的環境和考驗,我絕得ZS3算是以不錯的表現通過這次考驗。在國外論壇有老外用SX200IS,拍的似乎也不錯(不過他都擠到舞台最前面:p)

給拍演唱會有興趣 和 考慮購買ZS3的朋友 一點參考。

更新(04/20/2010):擁有ZS3一段時間下來,對於他發揮他的性能和其使用上的極限似乎有了更多掌握(包含搭配光影魔術手修圖的心得 XD)。請參考下面兩本flickr相簿的連結,其中有更多用ZS3拍攝影唱會的照片和影片,也許想使用ZS3在低光源夜拍的你會有更多收穫 =D

2009 flickr
2010 flickr

January 30, 2009

回應:最精彩的一年,也是最辛苦的一年

blog幾百年沒更新,發生很多事情也過得忙錄。許多有趣的東西都沒啥閒暇紀錄,像是看了Radiohead, Nine Inch Nails(best ever!!), Maroon 5, Swell Season和差點看到Jane's Addiction的intimate gig. 此外意外和Gonzo Fiction的吉他手購入了一把二手PRS最後幾乎半買半送也實在該瞎扯一番。當然還有米國文化初體驗之Helloween、首次造訪紐約及和朋友去Big Bear Lake滑雪都相當值得紀錄。可惜現在電腦的視窗仍然是NX連到系上的工作站趕工著midterm前要繳交的project. orz






總之這篇的出現只是剛好讀到PTT的Brit-Pop前板主Pulp一篇有關台灣音樂場景的文章。既然被某對賢伉儷朋友說道"念書有這麼認真就好了"、"你是在寫論文嘛?" 所以想說索性紀錄一下自己的胡言亂語。充充板面也讓自己表現得好像還活著一般。

原文在此

“台灣的音樂場景開發仍然有限,語言隔閡和資訊不對的等差異仍隨處可見。幸福之處藉由網路發達樂迷不用像以往苦苦追著有限的資訊來源,好比搖滾客、破報、T-Mag、MCB或淘兒的專刊(PASS?) 但文化的發展和進步確實是需要時間,有時候急不得的。操之過急只會揠苗助長。

現在我們有張懸或盧廣仲在內這樣傑出的獨立藝人響亮發聲,只是怎麼說另類音樂仍是小眾,和主流市場仍有著明顯隔閡。在美國認識的朋友可以同時喜歡賈斯汀和Postal Service,或者是沒聽過Sonic Youth卻推薦我Rilo Kiley。(以上胡亂舉例只是對照台灣獨立樂迷一般品位/喜好/熟悉程度) 個人覺得,台灣聽眾"太過相信主流價值"的問題不只存在於檯面上愛來愛去的流行歌市場,獨立音樂界似乎也瀰漫這樣子的氛圍。

BTW一個人去欣賞藝人樂團演出,至少,在加州是相當不普遍的。只要觀察craiglist和一堆brokers/scalpers的網站就知道大部分黃牛票都是pair為單位在賣。老美把去聽concert和sprts game當做一個party/picnic的還是占多數。這是和pulp兄相較之下微不足到的數十場gig-goer的心得。”


PS: Nine Inch Nails好像被萬能的theleaf大哥請去台灣了,衝阿阿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