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於批踢踢雪兒版精華區,原文在此。
隨著時間一直前進,我猜想現在的CD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被淘汰,不再是主流的音樂格式。至少購買CD的人數絕對會掉到一個程度,搞不好20年後和今天會去買黑膠的人相去不遠。剛剛在其他版看到一篇討論mp3的文章,這種破壞性格式的音樂為什麼能夠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歡迎?答案很簡單,因為符合大眾的需求,數位化的音樂格式是這波音樂革命中不可逆的趨勢。音樂圈唱片業當前最重要的重點工作,應該是讓一般消費大眾可以有比p2p和盜版光碟,更方便、更容易、合理價格下有更高品質的音樂可以選擇。只可惜這堆食古不化的老賊們還沉浸再張惠妹賣一百萬張的過去捧新人,拍美美MV打歌,簽唱會握手會。到底怎樣才能賺錢懂不懂會不會?有朋友建議這些大老闆該去研究消費者行為,真的說的好。
舉例來說,五月天的專輯可能沒有以前賣的好(純屬個人猜測 有錯請指正)但是演唱會場場都是爆滿加暴動;何心穗已經兩年多沒有新專輯,但是他的音樂透過獨立發行的單曲和網路的宣傳試聽,上週末在河岸留言的演出可以讓超過兩百位歌迷撐傘在雨中排隊。音樂並沒有消失,數位化可以讓音樂散撥的更廣更遠,讓更多人聽見。同時,許多獨立製作的藝人也多了生存空間,不需要依賴大公司的宣傳才能被聽見,消費者的選擇也更多元。數位化的音樂格式為什麼需要這麼排斥呢?
但是我個人看到kuro敗訴是很爽的,因為如果p2p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分享。光明正大的打廣告實在很誇張,要收費更是不可思議。它提供了什麼?憑什麼收費?賣的產品不是你生產的(對抓音樂的人來說),提供你產品賣的人還要給你錢(對分享音樂的人)。p2p平台那麼多,就只有你敢在西門町打廣告!?我覺得敗訴是理所當然的。
由於自己非常喜歡聽音樂,本身也是p2p(eMule)的使用者(抓mv和live居多 或是抓新的主打歌聽聽看)。很多藝人樂團不會來台灣開演唱會,所以感謝外國的朋友用電視卡錄下她們上節目或戶外演出的片段,分享給像我這樣的樂迷,讓我能體會一下現場的震撼與感動。此外,很多專輯國內沒代理台灣也沒宣傳。若是可以先抓下來聽,喜歡就去買去定來收藏。這是一種case,就是會去買CD收藏音樂的人的case。但是如果是對音樂的品質不是非常在乎,不會想要買音樂收藏的消費者,也許她們使用p2p就真的是要免費的享受。但這是不對的,更讓音樂產業活不下去。所以滿足這樣子的消費者需求,毫無疑問應該是當前唱片公司音樂界最重要的課題。只可惜那些大老闆看不見,國外的business model也不見得能套在台灣的消費者身上用。可能還得搭配上台灣人貪小便宜的習慣,比如說上網下在正版高品質的mp3可以去實體商店換贈品或是演唱會門票紀念品之類。
總之一件問題多多的燙手山芋,可是竟然沒有想說要去解決。要怎樣保護音樂,怎麼讓好聲音繼續流傳,不只是靠一個個的artist可以改變的。唱片公司的老闆們,醒醒吧!退一步好好思考,想個改變人們消費型態的新方法,才是你們真正該做的。而不是一天到晚推出新人,用買樂透的心態想說裡面會不會有一個孫燕姿。惡性循環之下,IFPI繼續抓,p2p使用者也繼續抓@@。兩邊繼續對立,到底台灣的音樂產業何時才有一個天行者帶來和平?
September 12, 2005
對於Kuro敗訴的想法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我想不用20年...五年內CD就會慢慢消失
我很同意你的說法,畢竟現在網路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認為未來趨勢中,歌迷支持歌手的方式不會再用購買行動來表示,而唱片公司就應該知道這一點,想要賺到消費者的錢,應該不是用直接通路,而是運用其他更高明的手法,比如說多參考金融業的吸金,讓消費者樂於消費而不自覺。另外,你提到的要讓歌手辦演唱會,把第一次的聲音用演唱會的方式呈現給大家,會是比較保守能賺到錢的方式,我也很同意,只是得再考量城鄉差距,像比較鄉下的聆聽群眾,唱片公司更要思考都市與鄉下的文化衝擊,這樣去辦理巡迴演唱,才會有彰顯的成效。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