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7, 2010

關於黑膠唱片的十大迷思


原文出自:The Audio Philes
以下節錄部分翻譯。


關於黑膠唱片的十大迷思
March 10, 2010 by recordpressing
原文刊載於PTT的Brit-Pop板


迷思 # 10
只剩下老歌才有在用黑膠唱片的形式販售。

錯了,
2009年黑膠唱片銷售第一名的藝人,是英國當紅的搖滾樂團電台司令。
(資料來源:Soundscan 2009)


迷思 # 9
黑膠已死。

還早的很哩。
事實上,黑膠是近來實體音樂中唯一在銷售量上有成長的。2009年內,光是美國本土就賣出了超過250萬張的黑膠唱片。美國第三大的音樂零售商Best Buy(注:主要是賣3C電器產品的量飯店),截至目前已有超過50家零售店面開始設置專區銷售黑膠。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下面關於黑膠復興的專文:

黑膠唱片和唱盤營業額上升 ─ 紐約時報
數位時代黑膠唱片的回歸 ─ 洛杉磯時報
黑膠帶著迷人的律動回來了 ─ 時代雜誌 2009


迷思 # 8
新的黑膠生產設備正在開發中。

錯了,
無庸置疑的,黑膠唱片的製成技術在其奇蹟式的反撲下炙手可熱著。然而,相關生產設備的開發卻近乎停滯狀態。舉例來說,現今最新的唱片切割技術可追朔至80年代,而且除了獨立工作的客制化業者和切割工作室,其他地方可說遍尋不著。


迷思 # 7
相同的33rpm轉速之下,七吋的黑膠聽起來音質會比12吋要來得好。

錯了,
把七吋的黑膠切割成33轉的唱片從來不是個好主意,因為通常會使音質降低。原因是七吋的黑膠比較小張,所以唱片刻痕中的groove自然就被壓縮了。當越靠近唱片中央,壓縮後的音樂會損失更多的張力。所以像33轉這樣速度較慢的唱片,唱片的雜音是相對明顯且不悅耳的。相較之下12吋的唱片擁有更大的面積,可以搭載更多音樂的細節。就處理頻率響應和降低唱針讀取雜音個觀點來看,唱片外圍的部分常有比較好的表現。若是你對於七吋唱片有強烈執念,記得使用45轉的速度來撥放他。


迷思 # 6
七吋黑膠中央總是有個特大的洞對應唱盤的軸心

錯了,
50年代時的七吋黑膠的確是這樣的情況,但是只為一個原因:為了在(電影中酒吧常出現的那種)自動唱片點唱機上方便運作。這樣的設計尚未絕跡,壓片工廠仍然可以依照不同需求,在唱片中央挖出大小不同的洞。

洞洞大小比較圖

迷思 # 5
金唱片都是金子做的。

錯|||
如果這是真的,我老早就開始大肆搜括了。當藝人得到金唱片或白金唱片的殊榮,指的是他們的唱片銷售量達到特定的數字。早期這類的榮譽是授與精美錶框的未完工唱片(類似未完成製作的母帶)。現在大部分的金唱片和白金唱片,其實就是浸砲過金屬質感塗料的一般黑膠。所以金屬探測器的狂熱份子,很抱歉讓你們失望拉。